滇东南安那金矿床成矿流体地球化学研究
Study on the ore-forming fluid geochemistry of the Anna gold deposit in southeastern Yunnan Province,China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550081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出 版 物:《岩石学报》 (Acta Petr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6年第32卷第11期
页 面:3321-333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2014CB44090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2113)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域前沿项目(201104) 矿床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十二五"项目群(SKLODG-ZY125-01)联合资助
摘 要:云南安那金矿床位于右江盆地南缘,产于二叠纪辉绿岩侵入体之中,广泛发育乳白色石英网脉,蚀变辉绿岩体即为金矿体。与右江盆地以沉积岩为容矿岩石的卡林型金矿床类似,具有硅化、粘土化、碳酸盐化和硫化物化等热液蚀变特征。本文对安那金矿床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学、激光拉曼光谱以及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发现成矿期石英中的流体包裹体主要为富含CO_2气-液两相或三相流体包裹体,其均一温度范围为208~312℃(平均254℃),盐度很低,变化范围为0~2%Na Cleqv,成矿溶液的密度为0.88~0.98g/cm^3,表明形成安那金矿床的成矿流体属于中温、低盐度、中-低密度的流体。激光拉曼光谱分析显示,石英中包裹体的气相成分富含CO_2、N_2以及微量CH_4等挥发分。成矿流体的氢氧同位素组成显示变质流体成因,结合矿石显微岩相学结构,认为流体溶蚀交代辉绿岩中的含Ti-Fe辉石或者钛铁矿,溶解Fe的硫化作用过程是含Au黄铁矿和毒砂沉淀富集的重要机制。成矿作用可能与右江盆地南缘印支期造山事件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