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黄土丘陵区山地立体种养循环生产能流特征与经济效益分析 收藏

黄土丘陵区山地立体种养循环生产能流特征与经济效益分析

Analysis of economic efficiency and energy flow characteristics of a circular and integrated agriculture model in the Loess hilly region

作     者:王钰 吴发启 彭小瑜 佟小刚 

作者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水土保持研究所杨凌712100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杨凌712100 

出 版 物:《农业工程学报》 (Transactions of the Chinese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年 卷 期:2016年第32卷第S2期

页      面:199-2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10[理学-生物学]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7[理学]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1[工学-力学(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项目(2012BAD14B11) 

主  题:农业 经济效益 模式 黄土丘陵区 循环农业 种养结合生产 能流 

摘      要:为揭示陕北黄土丘陵区典型循环农业生产模式的功能和效益,研究以宜君县山地立体种养结合循环生产模式为例,分析了该循环生产模式的能量流动和经济效益特征。结果表明:山地立体种养结合模式的有机能/无机能比达到46.2,是传统种植模式的92倍;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模式的能流密度分别为19.7,7.0 MJ/(m2·a)。种养结合模式的系统内依存度为37.4%,远高于传统模式,显示出较强的系统自我维持能力和稳定性。种养结合模式的能量产投比为1.07,略小于传统模式的1.14,但其成本利润率、年均收益率和经济产投比分别达到137.6%、4.6%和2.4,均高于传统模式的81%、2.7%和1.8;种养结合模式和传统模式的投资回收期分别为4年和7年。综上,山地立体种养结合模式能够有效地利用系统废弃物,提高能量利用效率,表现出良好的经济效益和较强的抵抗经济风险的能力,在该丘陵区具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