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黄河中上游省份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
Ecosystem services of Grain for Green Project in the provinces of the upper and middle reaches of Yangtze and Yellow River作者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国家林业局森林生态环境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1 北京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北京102206
出 版 物:《生态学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Ecology)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11期
页 面:2903-291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基 金: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204101、201404303) 科技创新服务能力建设-协同创新中心-林果业生态环境功能提升协同创新中心(2011协同创新中心)(市级)(PXM2016_014207_000038)资助
主 题:退耕还林工程 生态系统服务 生态连清体系 数据包络分析
摘 要:基于截至2014年底长江、黄河中上游省份退耕还林工程资源面积数据,利用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全指标体系连续观测与定期清查(简称森林生态连清)体系对其生态系统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释氧、林木积累营养物质、净化大气环境、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防护等7项服务评估,并采用数据包络模型分析其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量为10071.5×10~8元·a^(-1),其中涵养水源服务价值量最高,占总价值量的36.54%;退耕还林工程3种植被恢复类型中,退耕地还林和封山育林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发挥强于荒山荒地造林;3个林种类型中,生态林生态系统服务强于经济林和灌木林。数据包络模型分析表明,水土保持服务(包括涵养水源和保育土壤)在长江、黄河中上游省份发挥生态系统服务主导作用,碳汇、净化大气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服务均与退耕区本底环境、水热条件、退耕树种有关,具有一定地域特征。据此,在退耕模式、树种选择和林地抚育时,应针对生态系统服务投入产出效益,提升工程技术有效性和规模有效性,增大退耕还林工程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量产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