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陵县2000至2004年狂犬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A Case-control Study on Rabies with Its Relative Risk Factors in Chaling County,Hunan Province, From 2000 to 2004作者机构:湖南省株洲市卫生执法监督处 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茶陵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株洲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 版 物:《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Vector Biology and Control)
年 卷 期:2005年第16卷第2期
页 面:121-12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603[农学-临床兽医学] 03[法学] 08[工学] 09[农学] 0906[农学-兽医学] 0837[工学-安全科学与工程] 0838[工学-公安技术] 0306[法学-公安学]
主 题:2004年 茶陵县 病例 对照 相关 狂犬病疫苗 危险因素分析 疫苗接种 中枢神经 x^2检验 统计学分析 规范化处理 潜伏期 科学依据 伤口处理 防制措施 平均 湖南省 预研究 头面部 非正规 暴露 患者 病程 躯干
摘 要:目的研究湖南省茶陵县狂犬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为现场干预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00~2004年茶陵县全部狂犬病病例为研究对象,以与病例组具有同源犬伤暴露史的健康存活者为对照组,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统计学分析采用χ2检验。结果病例组平均潜伏期为60d(9~412d),平均病程为2d(0~7d),其中头面部、手部和上肢、躯干和下肢受伤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28、52和77d,浅表伤口与深度伤口患者平均潜伏期分别为56和68d,有狂犬病疫苗接种史与无狂犬病疫苗接种史患者的平均潜伏期分别为39和62d。相关危险因素分析,未接种狂犬病疫苗(χ2=48.776,P0.01,OR=41.67)、伤口部位接近中枢神经(χ2=35.143,P0.01)、深度伤(χ2=6.800,P0.05,OR=3.23)和未进行伤口处理(χ2=6.174,P0.05,OR=2.84)等因素相对危险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未接种狂犬病疫苗、接种非正规途径来源的狂犬病疫苗、伤口未处理、深度伤口、伤口位置靠近中枢神经等为茶陵县狂犬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应重点加强犬伤暴露后的伤口规范化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等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