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烃源岩生油气能力对比及意义 收藏

不同模拟实验条件下烃源岩生油气能力对比及意义

Hydrocarbon generation potential under different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and its petroleum geology significance

作     者:张彩明 郑伦举 许锦 Zhang Caiming Zheng Lunju Xu Jin

作者机构: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石油地质研究所江苏无锡214126 中国石化油气成藏重点实验室江苏无锡214126 

出 版 物:《石油实验地质》 (Petroleum Geology & Experiment)

年 卷 期:2016年第38卷第5期

页      面:665-671,67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项目(2014CB239102) 中国石化青年科技创新基金(P14132)资助 

主  题:地层孔隙模拟 高压釜模拟 边界条件 岩石热解 油气指数 

摘      要:通过对比研究地层孔隙热压生、排烃模拟实验与高压釜生烃模拟实验中油气产率及其演化过程与产物地化参数特征,结果表明由于模拟实验设置的边界条件不同,同样热解温度条件下地层孔隙模拟实验已生成的油气产率是高压釜模拟实验的两倍多,但地层孔隙模拟实验残余固态产物的岩石热解自由烃、生烃潜力、氢指数仍然大于高压釜模拟实验的。分析认为,高压釜模拟实验所设置的热解实验条件加速了干酪根的过度裂解,生成了更多的焦炭、二氧化碳和氢气,偏离了烃源岩的自然演化过程;而在地层孔隙模拟实验的实验条件,有效阻止了干酪根的过度裂解,使干酪根向油气的转化率较高,所得油气产率较高压釜大。实验数据表明,地层孔隙模拟的已生成的油气产率不仅大于原始样品的氢指数,且生油后残余固态产物仍具有较高的氢指数。因此,烃源岩的氢指数和模拟实验的油气产率均不能正确评价烃源岩的真正生油气潜量,提出采用油气指数来评价烃源岩的最大生油气潜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