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萤光光度法测定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收藏

萤光光度法测定第二临界胶束浓度

作     者:李干佐 林元 顾月姝 沈晋明 杨景和 Li Ganzuo, Lin Yuan, Gu Yuezhu, Shen Jinming and Yang Jinghe

作者机构:山东大学化学系 山东大学化学系 

出 版 物:《山东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年 卷 期:1985年第4期

页      面:111-115页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70304[理学-物理化学(含∶化学物理)]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理学-化学] 

主  题:临界胶束浓度 球状结构 表面活性剂浓度 十二烷基 光物理过程 苯磺酸钠 Debye 粘度法 光散射法 单体分子 

摘      要: 引言胶束的概念是由McBain在本世纪初提出的,并认为胶束呈球状结构。1951年Debye等人首次发现十二烷基三甲基铵盐在0.2M KBr溶液中,形成棒状胶束。此后,对胶束的形态进行了许多研究。结果表明,球状胶束的聚集数通常约为100;当聚集数更大时,胶束为非球形。表面活性剂浓度的增加和添加盐类,都对胶束形态产生影响。通常浓度不太大时(超过CMC不多),胶束呈球形。随着浓度增加,转变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