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陕北斜坡东部低渗透储集层的有利沉积相带 收藏

陕北斜坡东部低渗透储集层的有利沉积相带

Favorable Depositional Facies of Low Permeability Reservoir in Eastern Shaanbei Slope

作     者:宋子齐 白振强 陈荣环 康立明 徐春华 罗志形 SONG Zi-qi1, BAI Zhen-qiang1, CHEN Rong-huan1, KANG Li-ming1, XU Chun-hua2, LUO Zhi-xing2(1. Xi’an University of Petroleum, Xi’an, Shaanxi 710065, China;2. Research Institute of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Karamay, Xinjiang 834000, China)

作者机构:西安石油大学陕西西安710065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新疆克拉玛依834000 

出 版 物:《新疆石油地质》 (Xinjiang Petroleum Geology)

年 卷 期:2004年第25卷第6期

页      面:588-5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709[理学-地质学] 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7[理学]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主  题:水下分流河道 沉积相带 河口 三角洲 岩石类型 粒度特征 测井相 低渗透储集层 微相 储集砂体 

摘      要:根据岩心和250余口井测井资料分析,在对岩石类型及其组合、矿物组分、沉积结构、构造、测井相、生物化石、粒度特征分析的研究基础上,确认AS地区三角洲前缘长6水下分流河道微相、河口坝微相及其复合体是形成本区主要储集砂体的有利相带。由于受河流的控制和强烈影响,三角洲前缘相除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外,各小层还发育河口坝被水下分流河道切割、叠置的复合型砂体。指出熏长611-2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砂坝发育最好,水下分流河道汇合和超覆河口砂坝的作用更为强烈,更好地控制了该区主力油层的分布和连片范围。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