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 收藏

1979年夏季亚洲季风区域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及其水汽输送场的变化

CIRCULATION WITH 40-50 DAY OSCILLATION AND CHANGES IN MOISTURE TRANSPORT OVER MONSOON ASIA IN 1979 SUMMER

作     者:何金海 T.Murakami T.Nakazawa He Jinhai;T. Murakami;T. Nakazawa Department of Meteorology, University of Hawaii

作者机构:美国夏威夷大学气象系 

出 版 物:《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Meteorology)

年 卷 期:1984年第7卷第2期

页      面:163-175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主  题:水汽输送 中国南海 西太平洋 阿拉伯海 周期振荡 亚洲季风 位相 水汽通量 赤道 

摘      要:本文使用FGGE LevelⅢb资料,采用综合方法研究T40—50天周期振荡的环流演变及其水汽输送的变化,发现40—50天周期扰动的向北和向东的位相传播紧密联系着南亚中部和东南亚季风的活跃和中断的位相转变。季风的活跃(中断)是以印度洋西部穿越赤道的水汽输送和穿越阿拉伯海东部(75°E)向东的水汽输送的极大(极小)值为特征的,并向东和向北传播;与之相联系的Q1的极大(极小)值和OLR的极小(极大)值也向东向北传播。与索马里急流相联系的穿越赤道的水汽输送的变化通过40—50天周期扰动的传播对中国夏季季风降水发生影响,其时间落后为10—12天。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