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物中的变石效应:金绿宝石,石榴石,刚玉,荧石
出 版 物:《世界地质》 (World Geology)
年 卷 期:1985年第Z1期
页 面:140-150页
学科分类:081702[工学-化学工艺]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802[工学-机械工程] 080201[工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 题:石榴石 变石 吸收光谱 石榴子石 宝石 亚历山大石 非金属矿物 刚玉 最大吸收 铍尖晶石 铍矿物 金绿宝石 矿物
摘 要:变石状(alexandrite-like)矿物的吸收光谱和它们的颜色起因作了概述。变石,是金绿宝石矿物的一个变种,它的颜色被认为是Cr3+出现在金绿宝石结构中的Al3+位置造成的,它进入Al2位置比进入Al1位置更为优先,因为它的Al—O间距较大。变石的吸收光谱显示出处于八面体配位的晶格位置中Fe3+和Cr3+的强带。Cr3+光谱中较强组份的数量和偏振强度可用Al2配位多面体(m对称)的畸变加以解释。在Al1位置上的Cr3+的谱带强度较低,并且只能看成Cr3+(Al2)带的台肩。变石状石榴石可被细分为富铬镁铝榴石和富锰铝榴石质的、含钒和(或)铬的镁铝榴石。在两个变石状石榴石族中,Cr3+(4T2←4A2)和V3+(3T2←3T1)的最大吸收大致位于17500Cm-1的光谱区。这一事实可用两个石榴石族县有近似的晶体场强度解释之。变石状天然刚玉的光谱则用Cr3+(V3+)、Fe3+的d-d跃迁以及Fe2+/Ti4+和Fe2+/Fe3+的电荷转移带的迭加来解释。在变石状萤石谱中,可以观察到y3+、Ce3+和Sm2+的吸收带。所有具有颜色变化的矿物和其它变石状相的吸收谱,除了在17300和17800cm-1之间有一个最大的强吸收之外度还在1500和1600cm-1之间以及19700和2IOOOcm-1之间出现最小吸收。比色研究表明,将日光变为人造光时,色,图中主要波长向其红光区位移。在日光中是绿色的晶体,在人造光中通常变成红色,在日光中是蓝绿色或浅蓝色的晶体,在人造光中变成淡红紫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