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大陆板块构造 收藏

青藏高原及其邻近地区的地球物理场特征与大陆板块构造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EOPHYSICAL FIELDS AND PLATE TECTONICS OF THE QINGHAI-XIZANG PLATEAU AND ITS NEIGHBOURING REGIONS

作     者:滕吉文 王绍舟 姚振兴 徐振武 朱志文 杨秉平 周文虎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出 版 物:《地球物理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年 卷 期:1980年第23卷第3期

页      面:254-26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709[理学-地质学] 0819[工学-矿业工程] 0707[理学-海洋科学] 08[工学] 0708[理学-地球物理学] 081601[工学-大地测量学与测量工程] 0816[工学-测绘科学与技术] 0825[工学-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 0704[理学-天文学] 

主  题:地震 印度洋 大陆板块 大洋 欧亚板块 喜马拉雅地区 大地构造 板块构造 地球物理场特征 青藏现代强烈隆起区 青藏高原 邻近地区 

摘      要:本文搜集了现在已知的关于青藏高原地区的各种地球物理场特征,即:该区的地壳与上地幔构造,地磁场要素的分布,航空磁测的结果,古地磁极移轨迹,重力异常与均衡补偿,地热活动与温泉分布,地震活动以及深地震探测等研究结果,来探讨它与大陆板块构造的关系。 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印度洋板块与欧亚板块交接地带的北界为雅鲁藏布江,南界为恒河平原的北缘。喜马拉雅地带为这两大板块碰撞与挤压的过渡带,其宽度约300公里左右。这一地带的大、小地震绝大部分是浅源地震,只在弧形山系和东西弧顶及其转折部位有中源地震。在这一过渡带内水热活动剧烈,重力也不均衡。 雅鲁藏布江以北到当雄一带,地壳厚度为70—73公里,喜马拉雅地区则为68—45公里左右,并向南翘起。地壳由多层介质组成,在下地壳中存在着低速层。断层面解表现为向南逆冲,主压应力轴基本上为南北向和北东向,且与震源深度相关。现在构造活动与地震活动似均逐渐向南移到主边界大断层一带。 在雅鲁藏布江以北,小震震源深度向南递加,而在恒河平原以北,则向北递加。此外,在上述两个地区均有零星的中源地震发生。因此,喜马拉雅地带的南北两侧有相向“俯冲之势。在兴都库什地区,中源地震震源面北倾;在帕米尔地带,中源地震震源面南倾。因此,震源面构成了“V字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