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收藏

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遗传及相关的研究

A STUDY ON THE INHERITANCES AND INTERRELA-TIONSHIPS OF THE YIELD TRAITS OF HIGH-YIELDING WHEAT CULTIVARS GROWN IN THE LOWER YANGTZE VALLEY

作     者:罗玉春 吴兆苏 

作者机构:南京农学院小麦品种研究室 

出 版 物:《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1983年第3期

页      面:9-20页

学科分类: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10[医学] 

主  题:小麦高产品种 直接效应 穗数 产量 千粒重 性状遗传 长江下游 

摘      要:对长江下游地区小麦高产品种产量性状的遗传及相关进行了连续两年的试验研究。试验是在南京农学院院内试验地上进行的,按随机区组设计。1980—1981年供试品种6个,四次重复;1981—1982年供试品种8个,三次重复。对所取得的各性状的观测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植株高度、每穗小穗数和千粒重的广义遗传力较高;每穗粒数、单株穗数和每小穗粒数次之;单株和每穗粒重、单位面积穗数、粒数及籽粒产量则较低。千粒重、单株穗数和每穗粒数的遗传变异系数和相对遗传进度都较大,每穗小穗数、单株粒重、每小穗粒数和产量的都较小。所研究的各性状的遗传相关系数都接近或稍大于表型相关系数,而产量与所有其它性状的相关都不显著,产量因素之间都表现为负相关。但通径系数分析表明:除了穗数在一年的试验中对产量呈负向直接效应外,其它产量因素在两年中均呈正向直接效应。选择指数的计算结果表明:按选择指数选择大都比单一性状选择产量的效果为好,权衡得失,以包括产量、千粒重及穗数或粒数组成的三性状的指数的效果较好而简易。整个试验结果表明:在长江下游地区,在现有高产品种类型的基础上,选育具有更高产量潜力的新品种,似乎应着重提高粒数,适当兼顾粒重,而粒数又以单位面积粒数为指标较适宜。穗数似乎存在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