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甘肃徐家城旧石器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 收藏

甘肃徐家城旧石器遗址石制品拼合研究

Refitting Analysis of Stone Artifacts from the Xujiacheng Site, Gansu Province, North China

作     者:李锋 陈福友 李罡 王山 高星 LI Feng;CHEN Fuyou;LI Gang;WANG Shan;GAO Xing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脊椎动物演化与人类起源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北京100044 河北大学历史学院保定071002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兰州730050 

出 版 物:《人类学学报》 (Acta Anthrop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5年第34卷第2期

页      面:180-19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60102[历史学-史前考古] 0601[历史学-考古学] 06[历史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72032)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XDA05130202) 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特殊学科点(J1210008)资助 

主  题:徐家城旧石器遗址 拼合分析 遗址形成过程 石器技术 空间利用 

摘      要:徐家城遗址是甘肃省新发现的含丰富旧石器文化遗物的遗址,主要埋藏于水洛河二级阶地上覆的马兰黄土中,年代在距今4.3~2.3万年间。徐家城遗址的拼合分析显示,4B、4C层剥片与石器加工行为是石制品空间分布形成的主要原因,但可能存在遗址使用时古人类对石制品位置改变的行为;4A层石制品零散分布可能反映了此时遗址处于古人类活动的边缘地带。遗址剥片方法以硬锤锤击法为主,石核剥片序列主要以转向为主,古人类对石料进行单层或多层开发;同时部分石器破碎后古人类可能对其进行再利用。平面分布显示发掘区内可能存在两个相对集中的剥片区域,并且古人类在同一区域剥片和加工石器。然因遗址石制品原料性质、发掘面积等局限性,拼合分析的优势并未在此项研究中尽现。今后此类研究应结合其他研究方法,综合多方面信息解释遗址形成过程、石器技术及遗址空间利用方式。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