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台湾北部及西部陆架之地貌与地质特征 收藏

台湾北部及西部陆架之地貌与地质特征

作     者:俞何兴 周颖蔚 

作者机构:台湾大学海洋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国科学(D辑)》 (Science in China(Series D))

年 卷 期:2001年第31卷第6期

页      面:486-49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7[理学-海洋科学] 

主  题:台湾 陆架 前陆前地 冰期 地貌 地质 

摘      要:台湾北部东海陆架分布广阔,海床平坦少有显著的海底地貌单元,接近台湾处陆架宽约 230 km,陆架边缘平均深约 120 m,反映了 15000 a前末次冰期盛期的效应.东海陆架内外海伸展,呈现陆架-陆坡-海盆的水深剖面,代表被动大陆边缘.陆架的上新世-第四纪岩层主要由浅海沉积物组成,沈积物完全来自大陆,区域倾斜沉降与浅海堆积作用,造成一个向东增厚的沉积契形体. 台湾海峡陆架的发育有两个阶段,古新世至中新世张裂大陆边缘的形成,上新世-第四纪转变为前陆盆地.前陆区域地壳弯曲沉降,伴随着源自台湾造山带的沉积物堆积,形成今日的台湾海峡前陆陆架.末次冰期,海平面下降,对改变台湾海峡前陆陆架形貌的效应,大部份被前陆沉积作用抵消. 高屏岛架是一个非常小的平台,长约 100 km,宽约 20 km,深约 80 m.它位于台湾岛的边缘,属于岛屿陆架.高屏岛架的地貌及地质环境主要反映一个早期充填不足的前陆盆地. 沿着台湾造山带由北而南,由被动大陆边缘陆架(东海陆架)转变成前陆陆架(台湾海峡陆架),南部变成岛架(高屏岛架).台湾地区陆架的转变主要成因于上新世一第四纪期间,吕宋岛弧北端与欧亚大陆东缘的碰撞.台湾造山带的隆起、前陆地壳弯曲沉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