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恒河猴(Macaca mulatta)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带... 收藏

恒河猴(Macaca mulatta)染色体的高分辨G-带带型

作     者:陈宜峰 罗丽华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出 版 物:《动物学研究》 (Zoological Research)

年 卷 期:1984年第S1期

页      面:70-70页

主  题:恒河猴 前中期 猕猴 染色体 Macaca mulatta 高分辨 带型 

摘      要:染色体高分辨G—带技术进一步提高了人类和动物染色体分析的精确程度,在细胞遗传学研究中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本文利用氨甲喋呤结合胸苷以及Giemsa染色的高分辨技术,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晚前期、前中期、早中期和中期染色体进行了有效的G分带。具体程序如下: 1.按常规进行猴血的微量培养。 2.淋巴细胞培养72小时后加入氨甲喋呤,使其最终浓度为1×10;M。继续培养17小时。 3.用预温(38℃)的RPMI 1640溶液洗脱氨甲喋呤二次。 4.加入含有20%小牛血清和10;M胸苷的RPMI 1640(80%)培养液,继续培养5小时。 5.在培养结束前30分钟加入秋水酰胺(Colcemid),其最终浓度为0.05微克/毫升。 6.低渗、固定(时间较长),然后空气干燥法制片。 7.将染色体标本置于60℃温箱中烤4小时。 8.在5℃下经0.015%胰酶(Difco)溶液处理40—50秒。 ***染色20分钟。 结果表明,晚前期染色体的带数大约为中期染色体的2倍;而前中期和早中期的染色体带数则为中期染色体的1.5倍左右。 最后,作者根据显微照片和显微镜下的观察分析,绘制了恒河猴前中期和中期染色体的G—带带型图,并按人类染色体统一命名体制[ISCN(1978)]对其小每一染色体带和亚带进行了命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