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配置扭曲 收藏

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的配置扭曲

Research on The Distortion of Labor Capital Allocation and Its Influence Factors for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作     者:柏培文 杨志才 BAI Pei-wen;YANG Zhi-cai

作者机构: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福建厦门361005 

出 版 物:《经济管理》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Journal ( BMJ ))

年 卷 期:2016年第42卷第9期

页      面:29-4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2[文学-外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需求结构转化背景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研究"(15ZDC011)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福建劳动资源的产业扭曲配置状况 影响及其对策"(FJ2015A026) 教育部人文规划基金项目"行业工资差异 劳动力错配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出增长"(16YJA790003) 

主  题:长三角 要素配置扭曲 影响因素 

摘      要:本文根据产业间要素边际产出差异考察了长三角地区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状况及其经济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表明,总体来看,在劳动和资本要素配置扭曲上,江苏、浙江和上海均呈现下降趋势。其中,江苏配置扭曲最高,浙江其次,上海相对较低,这一特征与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趋势,以及江苏、浙江和上海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市场化程度是一致的。在对劳动和资本要素扭曲影响方面,市场化水平、教育水平、对外开放度、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可以降低长三角的劳动要素扭曲程度,而信息水平在整体上增加了劳动要素扭曲程度。市场化水平、信息水平、教育水平和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助于长三角资本扭曲的降低,而技术进步和对外开放整体上促进了长三角资本扭曲程度的增加。因此,为了降低长三角地区的劳动和资本要素扭曲程度,促进经济增长,应当积极有效地提高经济市场化程度,促进城乡教育水平均衡发展,均衡提高产业间和城乡间的对外开放度,提高第一产业中的信息交流和技术进步含量,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主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要素资源的优化配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