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记录的末次间冰阶千年尺度的气候波动
MILLENNIAL-SCALE CLIMATE FLUCTUATIONS DURING THE LAST INTERSTADIAL RECORDED IN THE AQS3 SEGMENT OF THE AQIANG LOESS SECTION IN THE NORTH PIEDMONT OF THE KUNLUN MOUNTAINS作者机构: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61 香港大学地理及地质系中国香港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资源环境系佛山528000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出 版 物:《第四纪研究》 (Quaternary Sciences)
年 卷 期:2008年第28卷第1期
页 面:140-14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5[理学-第四纪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0705[理学-地理学] 070501[理学-自然地理学]
基 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批准号:2004CB720206)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批准号:KZCX2-SW-118) 香港政府研究基金项目(批准号:HKU7243/04H)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开放实验室基金项目(批准号:SKLLQG0008)资助
主 题:昆仑山北麓 阿羌黄土剖面 AQS3层段 末次间冰阶 千年尺度气候变化
摘 要:通过对昆仑山北麓阿羌黄土剖面AQS3层段的年代测试、粒度参数(Mz和σ)以及主要氧化物(SiO2,Al2O3,TOFE(Fe2O3+FeO)和(Al2O3+TOFE)/SiO2比值)分析,并结合区域相关地层反映的古环境和腹足类化石指示的古生态,认为AQS3记录了末次间冰阶19个旋回的干冷与暖湿的气候波动。其中,15个具有千年尺度旋回的各个温暖期能够较好地与GRIP冰芯氧同位素曲线中的D-O事件在时代和气候性质上进行一一对比。可能是由于地处毗邻冰川山麓、加之海拔较高,故该层段粒度与主要氧化物显示的气候变动的幅度并不大,然而却相当敏感。不仅于此,这种千年尺度的温暖气候变化在昆仑山北麓及其近邻区域也有明显的表现。例如,在昆仑山北麓普鲁地层剖面中,指示暖干气候作用下形成的含石膏等盐类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距今31000年、45500~41600年、45900年和54500年,可以依次与GRIPδ18O中的间冰段D/O6,D/O12,D/O13和D/O15进行对比;在阿尔金山北麓,类似的并具有荒漠漆的砂土砾石层的TL年龄为37200aB.P.和59700aB.P.,分别相当于D/O9和D/O17间冰段;在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高阶地(海拔1310m),可能代表了剧烈升温的气候背景下,环塔里木盆地四周高山冰雪大量消融导致的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大湖期,其日历年为33197aB.P.,与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在33000aB.P.的暖阶段相当。发生在昆仑山北麓及毗邻区域AQS3时期若干温暖阶段的地层学证据以及其在时间上能够与GRIP和GISP2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相关暖峰的耦合,表明由阿羌剖面末次间冰阶粒度和主氧化物峰谷变化反映出来的多次冷暖波动,其根本原因还是受到北半球D/O振荡的强烈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