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收藏

秦岭造山带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来自大地电磁测深的证据

A dynamic model for the lithosphere in the Qinling Orogen:Evidences from the magnetotelluric sounding profilings

作     者:程顺有 张国伟 刁博 

作者机构: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地质学系陕西西安710069 

出 版 物:《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

年 卷 期:2004年第34卷第5期

页      面:591-59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1[工学-矿产普查与勘探] 081802[工学-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资助项目(40234041 49732080) 

主  题:秦岭造山带 低阻层 动力学模型 岩石圈 可持续发展 

摘      要:目的 建立秦岭造山带的岩石圈动力学模型是探索大陆动力学的前沿问题。方法 以地质和综合地球物理资料为约束,在对秦岭造山带东、西两段电性结构对比分析基础上建立了相应的动力学模型。结果 自中新生代以来,尤其是晚白垩世之后华北和扬子两地块向秦岭造山带持续陆内深俯冲作用,导致南秦岭岩石圈强烈向北挤入,秦岭造山带的后陆冲断褶带和北秦岭厚皮叠瓦逆冲带,现今处于以岩石圈叠置加厚的构造作用为主与拆沉作用初始发动并存状态;南秦岭正在经历拆沉-底侵的物质再循环作用,佛坪和南阳-邓县之间可能发育新的地幔柱;在造山带北、南深部边界与内部不同岩石圈块体之间还伴随不同性质的强烈走滑作用,导致物质的侧向传输。结论 秦岭造山带现今深部动力学状态直接制约着今后大地构造、气候和地表过程的动态相互作用,潜在地影响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