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藕节炭活性部位止血机制的研究 收藏

藕节炭活性部位止血机制的研究

Research on hemostatic mechanism of charred Nodus Nelumbinis Rhizomatis

作     者:虞慧娟 孙付军 靳光乾 钟方晓 陈慧慧 王春芳 刘善新 

作者机构:山东中医药大学济南250014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济南250014 

出 版 物:《中药药理与临床》 (Pharmacology and Clinics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

年 卷 期:2011年第27卷第3期

页      面:65-67页

学科分类:1008[医学-中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国家十一五支撑计划(№:2006BAI09B006-02) 

主  题:藕节炭 止血作用机制 活性部位 

摘      要:目的:确定藕节炭止血作用的有效部位和成分的基础上,探讨有效部位及其成分的止血作用机制。方法:大鼠灌胃给药(10.8g/kg),连续给药1周,末次用药后1 h0,.3%戊巴比妥腹腔注射麻醉,腹主动脉采血,0.109 mol/L枸橼酸钠抗凝(1:9体积)3,000 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测定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含量,血小板聚集功能及血液流变学指标。EDTA-Na2抗凝,3000rpm离心10 min,分离血浆,放免法测定血浆TXB2和6-Keto-PGF1a。结果:三个受试药物不同程度缩短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增加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含量,降低血浆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的浓度;提高血浆血栓烷B2含量,降低6-酮-前列腺素F1a含量。血小板聚集功能试验可见三个给药组不同程度提高血小板聚集率,对各受试药物进行血液流变学主要指标观察,可见血液粘度不同程度增加,红细胞电泳时间不同程度延长。结论:藕节凝血作用靶点涉及到凝血、抗凝及其血栓形成的整个过程,并由此导致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起到凝血的功效。但其有效成分表白桦脂酸的凝血作用靶点少,可能只对凝血、抗凝和血栓形成过程中某些部位起作用。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