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日双边贸易中的国内生产要素分解: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分... 收藏

中日双边贸易中的国内生产要素分解:基于WIOD数据库的实证分析

Decomposition of the Domestic Production Factors in Sino-Japanese Bilateral Trade:Empiric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World Input-Output Database

作     者:郭沛 吴云霞 GUO Pei;WU Yunxia

作者机构:山西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出 版 物:《现代日本经济》 (Contemporary Economy OF Japan)

年 卷 期:2016年第35卷第5期

页      面:38-5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6[经济学-国际贸易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增加值贸易要素含量与就业拉动效应研究"(15CJL041)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与东亚贸易真实利益解构及分配机制研究"(14YJC790058) 

主  题:中国 日本 附加值贸易 生产要素 分解 

摘      要:本研究根据世界投入产出数据库中的相关数据,从双边贸易总体、最终品和中间品贸易、不同行业贸易3个层面,对1995—2009年中日双边贸易中两国所使用的国内生产要素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附加值贸易的角度来看,虽然中日两国在双边贸易中所使用的资本、高技术劳动、中技术劳动和低技术劳动这4种国内生产要素的绝对数量不断增加,但中国对日出口的产品主要是由资本和低技术劳动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主要是由资本和中技术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来完成的;日本对华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相对中国对日出口所使用国内生产要素中高技术劳动占比要高,且这种情况在中日双边制造业贸易和最终品贸易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说明虽然从贸易流量上看中日双边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但实际上中日双边贸易仍是以基于比较优势的传统贸易方式来实现的。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