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项目、家庭和个体视角的经济适用住房的就业可达性——以北京市为例
Job Accessibility of Economic and Comfortable Housing in Beijing: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Project,Individual and Family作者机构:中央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 北京交通大学建筑与艺术学院
出 版 物:《城市发展研究》 (Urban Development Studies)
年 卷 期:2015年第22卷第12期
页 面:31-3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202[管理学-企业管理(含: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管理)] 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20207[经济学-劳动经济学]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0201[经济学-理论经济学] 020106[经济学-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可支付性住房居民的就业、就学可达性—以北京为例”(13YJCZH240)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助(2014JBZ020)
摘 要:自我国开始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住房保障体系以来,保障房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中低收入家庭住房状况,促进了安居。然而,它是否也促进了乐业引起了广泛关注。以北京为例,根据保障房申请和分配数据,基于项目、家庭和个体视角分析了经济适用房的就业可达性。发现经济适用住房居民的就业和居住空间分布特征不同于一般城市居民;经济适用房居民通勤距离较长、就业可达性较差。宏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有经济适用房建设分配制度、城市居住和就业中心格局,保障房项目的区位;微观层面的影响因素有户口、人口年龄、家庭人口数、是否有孩子上学等因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