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雨条件下岩溶泉水中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及来源分析
Transportation and Sources of the Suspended Particle in a Karst Spring During a Storm Event作者机构: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400715
出 版 物:《环境科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12年第33卷第10期
页 面:3376-338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001[工学-环境科学] 0830[工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可授工学、理学、农学学位)] 08[工学]
基 金:重庆市国土房管局科技计划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3068 4107219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XDJK2012B005) 西南大学博士基金项目(SWU111009) 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CSTC 2010BC7004)
摘 要:降雨期是揭示岩溶地下水系统物质能量输入和输出的重要阶段.以重庆青木关地下河系统的出口姜家泉为例,监测了降雨条件下泉水中不同粒径悬浮颗粒物分布,辅助以水文地球化学手段,对岩溶地下水悬浮颗粒物的运移特征和来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降雨初期,由于外源物质的输入,泉口渠道地表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急剧升高;而后当地下水主要靠岩溶裂隙水补给时,泉水中0~11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再悬浮作用占到主导地位;继而雨水补给整个流域地下水系统,稀释作用占主导地位时,泉水中0~4μm悬浮颗粒物的数量升高,地下水悬浮颗粒物为外源物质.由于研究区特定的水文地质条件和降雨强度,悬浮颗粒物的临界粒径为4μm,对于泉水是否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可能有着重要的指示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