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渤海海域深层低孔渗油气藏成因机制分析——以渤中1&2区块为例 收藏

渤海海域深层低孔渗油气藏成因机制分析——以渤中1&2区块为例

Genetic Mechanism Analysis of Deep Low-Porosity and Low-Permeability Reservoirs in the Bohai Sea Area: An Example from the Bozhong 1&2 Block

作     者:吴小红 王清斌 刘晓健 张友 夏成岗 WU Xiao-hong;WANG Qing-bin;LIU Xiao-jian;ZHANG You;XIA Cheng-gang

作者机构:中海石油天津分公司渤海石油研究院天津300452 

出 版 物:《地质与勘探》 (Geology and Exploration)

年 卷 期:2016年第52卷第4期

页      面:768-773页

学科分类:0820[工学-石油与天然气工程] 08[工学] 082002[工学-油气田开发工程] 

主  题:低孔渗油气藏 成因类型 成因机制 渤中1&2区块 渤海海域 

摘      要:渤海深层油气藏勘探潜力大,随着渤海勘探的深入,深层低孔渗油气藏已成为渤海勘探的必然选择。而深层低孔渗油气藏在成因类型和成藏机制上明显不同于先前的构造类油气藏。以渤中1&2区块为例,对其深层低孔渗油气藏成因机制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研究区深层低孔渗油气藏为先致密后成藏。根据深层成藏力平衡机制和浮力成藏下限理论,主要为以浮力运移动力为主的常规油气藏,以及以分子膨胀力为主的深盆致密油气藏,是两种不同成因机制的油气藏叠加在一起组成的复合油气藏。晚期原油两期充注成藏加之晚期碳酸盐胶结作用,导致古油藏的存在。先期原油的排酸作用,异常超压带虽然碳酸盐含量高,但是粒度较粗砂体碳酸盐胶结物含量较少,且颗粒溶孔也比较发育,另外超压使压实受抑制,原生孔隙得以保存,这都是深部致密带出现甜点的原因。研究成果对指导渤海深层勘探,拓展勘探领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