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夏玉米叶绿体D1蛋白和PSII功能的影响 收藏

种植密度和方式对夏玉米叶绿体D1蛋白和PSII功能的影响

Effects of planting density and mode on summer maize chloroplast D1 protein and photo-system II

作     者:李洪岐 裴瑞杰 蔺海明 袁利刚 胡巍巍 赵会杰 王俊忠 LI Hong-Qi;PEI Rui-Jie;LIN Hai-Ming;YUAN Li-Gang;HU Wei-Wei;ZHAO Hui-Jie;WANG Jun-Zhong

作者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农学院兰州730070 河南省农学会郑州450002 河南省南阳农业学校南阳473400 河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郑州450002 河南省土壤肥料站郑州450002 

出 版 物:《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hinese Journal of Eco-Agriculture)

年 卷 期:2012年第20卷第9期

页      面:1142-114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1[农学-作物学] 

基  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项目(2006BAD02A07)资助 

主  题:夏玉米 种植密度 种植方式 D1蛋白 光合特性 叶绿素荧光参数 

摘      要:在豫北高产灌溉区生产条件下,以"浚单20"、"郑单958"玉米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和种植方式下两种夏玉米生理指标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密度在6.75万~9.00万株·hm-2范围内,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玉米穗位叶D1蛋白含量、可变荧光与最大荧光比(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光合速率(Pn)、SOD活性和单株产量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POD活性、MDA含量、秃尖长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密度≥8.25万株·hm-2时,Fv/Fm、qP、Pn、叶片SOD活性急剧降低,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降低1.2%~21.7%;NPQ、MDA含量、POD活性急剧升高,密度9.00万株·hm-2比8.25万株·hm-2升高3.2%~15.0%。Fv/Fm、qP、Pn、S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高于等行距模式,NPQ、MDA含量、POD活性宽窄行种植模式低于等行距模式。密度≥7.50万株·hm-2后,"郑单958"的Fv/Fm、qP、Pn、SOD活性高于"浚单20",NPQ、MDA含量、POD活性低于"浚单20"。品种、种植方式和密度三因素对D1蛋白含量,Fv/Fm、qP、Pn、NPQ,SOD、POD活性,MDA含量及产量影响差异显著,且三因素互作的影响也差异显著。两种玉米的最适种植方式为密度不高于8.25万株·hm-2且宽窄行种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