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Ⅲ.两型包虫病B超图像分型分析 收藏

四川西部藏区包虫病流行病学研究Ⅲ.两型包虫病B超图像分型分析

EPIDEMIOLOGICAL SURVEY ON HYDATIDOSIS IN TIBITAN REGION OF WESTERN SICHUAN Ⅲ.ULTRASOUND IMAGE ANALYSIS OF CYSTI AND ALVEOLAR HYDATID DISEASE CASES

作     者:张奕 邱加闽 何金戈 陈兴旺 刘凤洁 Schantz Peter 

作者机构: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成都610041 新疆地方病防治研究所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出 版 物:《中国人兽共患病杂志》 (Chinese Journal of Zoonoses)

年 卷 期:2001年第17卷第4期

页      面:75-77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2[医学-临床医学] 100201[医学-内科学(含:心血管病、血液病、呼吸系病、消化系病、内分泌与代谢病、肾病、风湿病、传染病)] 10[医学] 

基  金:美国Thrasher研究基金会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 (编号 :3 973 0 40 0 )资助 

主  题:包虫病 B超 国际分类标准 流行病学 

摘      要:目的 通过对四川藏区包虫病的调查 ,分析B超图像特征及其在两型包虫病诊断学上的意义。方法 以便携式B超诊断仪对随机抽样的 3 999人进行腹部实质性脏器B超检查并按照国际分类标准进行超声图像分型。结果 超声检查异常 15 6人 ,根据图象判断细粒棘球蚴病 (CysticHydatidDiseasesCHD)患者 76人 (1.9% ) ,泡球蚴病 (AlveolarHydatidDisease,AHD)患者 76人 (1.9% )。结论 CHD中Ⅱ、Ⅲ、Ⅳ及AHD包块中心液化坏死的“熔岩征图像具有特征性诊断意义 ,但两型包虫病早期诊断仅仅依赖超声图像无法判断 ,需结合血清学等检测手段方可确诊。超声图像国际分类标准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使用价值。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