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聚落适宜性分析的西山国家森林公园古村落空间布局
Spatial patterns of ancient villages in Xishan National Forest Park based on a settlement suitability analysis作者机构:南京林业大学风景园林学院江苏南京210037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3
出 版 物:《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Journal of Zhejiang A&F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15年第32卷第6期
页 面:919-92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07[农学-林学] 07[理学] 08[工学] 0829[工学-林业工程] 09[农学] 0705[理学-地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3127074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第10批高层次人才选拔培养资助项目(NO2013-jz-014)
主 题:园林学 聚落 古村落 适宜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森林公园
摘 要:聚落研究是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领域,迅速兴起的森林旅游业对经济发达地区森林公园范围内的古村落保护构成严重的威胁。以江苏省苏州市西山森林公园Landsat 7遥感影像和数字高程模型为主要数据源,选择海拔、坡度、坡向、距河流距离、土地覆盖类型、距道路距离等作为西山森林公园内聚落适宜性评价的影响因子,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空间叠加分析模块,结合景观格局理论,对研究区进行聚落适宜性评价,并在此基础上,以东村古村为例,对现状聚落斑块布局加以分析,提出尝试性建议。结果表明:1聚落最适宜区域面积较小,只有263.34 hm2,占比3.13%,最不适宜区域面积最大,达3 973.68 hm2,占比47.17%。2从景观格局角度,最适宜区域的平均形状指标(AWMSI),斑块平均大小(MPS),斑块面积方差(PPSD)指标值都是最小。相反,在最不适宜区域这些指标值都是最大。3研究区域现状聚落斑块大多布局合理,应加以保留完善,而对于分布不适宜的聚落斑块,在保护的基础上对其采取合理有序的调整优化措施。4东村保存较完好的第1类、第2类风貌建筑和破损严重的第3类风貌建筑大多位于聚落最适宜和较适宜区域,以违章建筑、临时建筑为主的第4类风貌建筑则占用了聚落较适宜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