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传播的一种小麦病毒病鉴定
Identification of a virus transmitted by small brown plant hopper in wheat作者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业有害生物综合防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业部华北北部作物有害生物综合治理重点实验室保定071000 中国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农业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93
出 版 物:《植物病理学报》 (Acta Phytopathologica Sinica)
年 卷 期:2016年第46卷第4期
页 面:453-460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9[农学] 0904[农学-植物保护] 090401[农学-植物病理学]
基 金:植物病虫害生物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资助课题(SKLOF201303) 国家“973”计划资助项目(2014CB138405) 河北省财政专项(F14C04)
主 题: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 小麦 病原鉴定 症状 系统发育分析
摘 要:在实验室中利用灰飞虱接种小麦时出现一种新的病毒病症状,鉴定表明其病原为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yellowstriatemosaicvirus,BYSMV)。采用生物学测定、电镜观察、RT—PCR检测和序列分析的方法,明确了该病毒的粒体特性、危害症状及田间发生情况。接种试验表明该病毒通过灰飞虱传播,接种7-10d后小麦新生叶片出现黄色斑点、斑驳,继而发展成黄色条纹,叶片对生且细而窄,重病株新叶扭曲,叶鞘不能伸长,病株矮化。对小麦病叶超薄切片电镜观察,发现细胞质中存在大量弹状病毒粒子,病毒粒体大小为(315—353)mm×(46~57)nm。利用特异性引物从病株总RNA中扩增出565bp基因片段,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与大麦黄条点花叶病毒(Barleyyellowstriatemosaicvirus,BYSMV)Zanjan-1分离物聚合酶(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97%,与北方禾谷花叶病毒(Northerncerealmosaicvirus,NCMV)L基因对应序列的一致性为78%~79%。对采自河北邯郸、石家庄、保定、唐山的31株样品进行RT—PCR检测,25株检测到BYSMV,7株检测到水稻黑条矮缩病毒(Riceblackstreakeddwarfvirus,RBSDV),其中5株为2种病毒复合侵染,结果表明BYSMV的田间分布较广。系统发育分析表明BYSMV—Lab/TS/ZX/QY4个分离物与本研究的BYSMV亲缘关系密切。BYSMV是我国小麦上新发现的一种弹状病毒,并已形成危害,暂定名为小麦黄条纹矮缩病,应加强流行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