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 收藏

中国低碳农业发展的空间异质性及影响机理研究

Research on the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Mechanism of Low-carbon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China

作     者:田云 张俊飚 陈池波 

作者机构: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应用经济学博士后流动站在站湖北武汉430073 不详 

出 版 物:《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16年第16卷第4期

页      面:33-44,15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气候框架公约下农业碳排放的增长机理及减排政策研究”(71273105)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常态下农业支持政策执行情况评估与执行机制优化研究”(15AJY014)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中国农业净碳汇核算及其价值实现机制研究”(2016M590735) 

主  题:农业碳排放 农业碳汇 低碳农业 地区差异 影响机理 

摘      要:利用DEA-Malmquist模型考察了我国30个省(市、区)1994—2012年的低碳农业发展水平,并对其空间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其变化的主要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东、中部地区的一些省份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相对较高,而西部地区的省份则普遍偏低;结合30个地区低碳农业发展水平的数值差异,可将其划分为高速、快速、中速、慢速和下降等5个组别。(2)在推进低碳农业发展上,农业前沿技术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而技术效率改善所起到的作用相对较小,对技术效率分解可知,规模效率对低碳农业发展的贡献程度要高于纯技术效率。(3)在惠农型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出台之前,我国低碳农业发展主要受农村基础教育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而在此之后,则主要受农业公共投资、农业开放度、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分区域来看,无论是同一阶段还是不同阶段,影响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低碳农业发展的因素都同中有异。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