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淡水鱼类入侵种的分布、入侵途径、机制与后果 收藏

淡水鱼类入侵种的分布、入侵途径、机制与后果

Global distribution, entry routes, mechanisms and consequences of invasive freshwater fish

作     者:郦珊 陈家宽 王小明 Shan Li;Jiakuan Chen;Xiaoming Wang

作者机构:上海科技馆分馆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上海200041 复旦大学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438 

出 版 物:《生物多样性》 (Biodiversity Science)

年 卷 期:2016年第24卷第6期

页      面:672-68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理学] 0713[理学-生态学] 

基  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2016M590367) 

主  题:淡水鱼类入侵 水产养殖 观赏渔业 风险评估 

摘      要:生物入侵已经成为全球面临的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鱼类入侵现象也随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日益严重。本文综述了全球淡水鱼类入侵的现状和研究进展,包括鱼类入侵的定义及分布、入侵途径和机制、产生的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以及预防措施等。据统计,目前全球外来鱼类达624种,该数量超过30年前的两倍。外来鱼类主要通过水产养殖(51%)、观赏渔业(21%)、休闲垂钓(12%)、渔业捕捞运输(7%)等多种途径被引进。入侵鱼类对本地种产生了捕食、种内种间竞争、杂交和疾病传播等负面影响,破坏本地生态系统,但是其正面的生态及社会经济影响也不可忽略。近20年来全球鱼类入侵日益受到重视,相关论文发表数量翻了8倍。值得提出的是,近10年来全球鱼类入侵风险评价系统的研究显著增加,一些鱼类入侵模型已应用于五大洲的多个国家。我国淡水外来鱼类共计439种。然而,我国关于鱼类入侵的研究起步较晚,发表文献数仅占全球的3.7%,且主要研究方向仍集中在入侵物种的分布及生物学特性等基础研究上,缺乏对于鱼类入侵机制及风险评价预测的研究。因此,我们建议:(1)开展全国范围的本底调查并建立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明确鱼类入侵的历史与分布现状;(2)联合多个政府部门和机构,对鱼类入侵进行长期观测,从整个水生生态系统的角度出发,深入了解其入侵机制及其产生的正面和负面生态和社会经济影响;(3)加强增殖放流的科学研究和管理;(4)构建区域性外来鱼类入侵风险评价系统,有效预测鱼类入侵活动,评价入侵种的危害,并为相关政府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