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收藏

华南地区基底组成与构造演化及其对成岩成矿的控制

Composition and tectonic evolution of Precambrian basement in South China and their control in diagenesis and mineralization

作     者:汤家富 戴圣潜 TANG Jiafu;DAI Shengqian

作者机构: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7地质队安徽合肥230011 安徽省公益性地质调查管理中心安徽合肥230011 安徽省地质矿产局321地质队安徽铜陵230091 

出 版 物:《地学前缘》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年 卷 期:2016年第23卷第4期

页      面:109-128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4[理学-构造地质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主  题:华南地区 结晶基底 变质基底 褶皱基底 陆内造山带 控岩控矿构造 

摘      要:综合分析已有区域地质资料,结合新的年龄测试数据,将华南地区基底岩系划分为3类5层:新太古—古元古代结晶基底(D1);中元古代变质基底(D2);新元古代青白口系(D3A)、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泥盆统(D3B)、新元古代青白口系至中下三叠统(D3C)的褶皱基底。自北而南划分出秦岭—大别—苏鲁、扬子、江南、南华、武夷—云开、华夏及康滇等不同构造单元。阐述了华南地区形成演化与全球18亿年的Columbia、10亿年的Rodinia、2.5亿年的Pangea超大陆、裂解、汇聚相吻合过程。提出了陆内造山带形成,一般都经历了裂解成盆、伸展拆离、收缩挤压、热隆成山阶段。形成的主要动力源,可能是在地球旋转所产生地球圈层差速旋转总动力背景前提下,由地幔差速环流所引发的岩石圈及地壳内各分层与界面伸展拆离所产生。总结了中新生代,主要是燕山运动在华南地区形成的新构造格局,及火山-岩浆活动的分布广阔性、展布的方向性、时间的迁移性,岩性的分带性,侵位的规律性,显然与东亚多向汇聚及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无关。将分布于华南地区主要金属矿床,分同生、内生、叠生3类,并就其矿床类型、形成条件、分布规律等作了初步归纳,就其控岩控矿特征及找矿方向提出了建议。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