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恶搞”的来源 收藏

“恶搞”的来源

作     者:刘芳 

出 版 物:《中国新闻周刊》 (China Newsweek)

年 卷 期:2006年第32期

页      面:24-25页

学科分类:05[文学] 0503[文学-新闻传播学] 

主  题:“恶搞” 无所不可 

摘      要:一个人眉飞色舞地讲了个笑话,一些人捧腹大笑,但有人则板着面孔一巴掌甩在说笑话的人脸上--这是 搞怪分子 目前的社会处境。近日 ,防止网上恶搞成风 的呼声,似乎一夜间将这种文化对立推在人们面前。与此同时,有媒体报道,广电总局也正在制订互联网视频的新管理条例,而针对网上搞怪和恶搞之风也是该条例判定的应有之意。当娱乐遭遇严肃,只能是互讨没趣。一个缺乏幽默感的氛围,难道就是我们所追求的文化乌托邦?恶搞究竟惊扰了谁?反对者认为,一些红色经典被解构,某些传统文化被颠覆,伤了中国人的民族感情,刺痛了人民对主流文化的骄傲情绪,在事实上也扰乱了社会正统的价值观。中国有个成语说,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说明传统中国就有过搞怪的人和搞怪的文化,这个成语告诉人们,如果你自认为主流,并觉得搞怪不能入你之法眼,不做理睬便罢--这也是聪明人对付搞怪行为的上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里,人民的智慧需要充分的尊重和宽容。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古人的治水之策,我们的先人们早就告诫, 堵 永远是下策。互联网确乎存在着许多弊端,需要加以盘整和矫正,但一刀切显然不是最好的办法。我们可以对某些恶搞的作品或行为提出不同的意见,一旦恶搞者违反了第三者的权利,也可以诉之于法律解决。但如果仅是一种娱乐,似也不必动辄就放到道德评判的高度横加讨伐。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