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次持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及诊断分析 收藏

一次持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及诊断分析

Boundary Layer Structure Features and Diagnostic Analysis of One Successive Heavy Fog Event

作     者:马翠平 吴彬贵 李江波 于雷 赵娜 蔡子颖 曲晓黎 MA Cuiping;WU Bingui;LI Jiangbo;YU Lei;ZHAO Na;CAI Ziying;QU Xiaoli

作者机构: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石家庄050021 天津市气象局天津300074 河北省气象台石家庄050021 河北省保定市气象台保定071000 

出 版 物:《气象》 (Meteorological Monthly)

年 卷 期:2014年第40卷第6期

页      面:715-722页

学科分类:07[理学] 070601[理学-气象学] 0706[理学-大气科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5004 41175014) 河北省科技厅项目(12277114D 10276907D及12275405)共同资助 

主  题:持续性大雾 边界层结构 热力特征 动力特征 

摘      要:2010年11月30日至12月2日,冀中南部及天津地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大雾天气,持续时间长达3 d,其中石家庄浓雾持续时间长达34 h,强浓雾持续时间7 h。利用加密自动站、天津市250 m气象铁塔梯度观测资料,结合常规气象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连续性大雾边界层结构特征以及大雾的形成、发展维持和消散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得到:大雾形成前期地面持续东风,有利水汽的聚积;当地面风向转为偏北风时促进水汽凝结,致使大雾形成,大雾形成后再次转为长时间偏东风有利大雾的维持和加强;850 hPa以下西南暖湿气流和近地面层逆温的长时间维持,是平流大雾持续的主要原因;低层3支水汽的输送及850 hPa的西南急流重建直接导致了强浓雾形成。大雾维持加强期间,边界层风速为1~2 m·s^(-1),尤其是强浓雾期间,风速仅为1 m·s^(-1);当边界层4 m·s^(-1)以上西北风速从250 m逐渐下传至地面时,逆温层破坏,大雾天气结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