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民俗的视角看礼俗社会的精英伦理
作者机构:辽宁大学文化传播学院
出 版 物:《民间文化论坛》 (Folk Culture Forum)
年 卷 期:2005年第5期
页 面:13-19页
学科分类:0303[法学-社会学] 0304[法学-民族学] 03[法学] 030304[法学-民俗学(含:中国民间文学)]
摘 要:儒家伦理作为一种精英伦理(个体的“私德),通过“礼俗社会的等级结构勉强充当了社会公共道德(“传统共识)。但它并不是真正的“公德,而是单一场域中的相关性道德。在观念的“理性化方面,它存在着相当的缺陷。首先,它是无法普遍化的,社会成员将不可避免地被分成“代理群体和“被代理群体,两个群体间的矛盾会在特定的社会情势下无法调和。其次,它无法抵御非道德价值对道德价值的冲击,这使它陷入在处理社会正义问题上的困境。再次,儒家社会伦理由于缺乏原则的自足性和确实性,很容易走向相对主义和道德的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