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干湿循环作用烧变岩孔隙特征与演化机理 收藏

干湿循环作用烧变岩孔隙特征与演化机理

Pore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Mechanism of Burnt Rock under Dry-wet Cycle

作     者:赵飞 胡鑫 韩璐 关继超 李国勇 ZHAO Fei;HU Xin;HAN Lu;GUAN Jichao;LI Guoyong

作者机构:徐州大屯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江苏徐州221611 西安科技大学地质与环境学院西安710054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江苏徐州210008 

出 版 物:《山西煤炭》 (Shanxi Coal)

年 卷 期:2025年第45卷第1期

页      面:115-120页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主  题:烧变岩 干湿循环 孔隙结构 孔隙类型 

摘      要:烧变岩的孔隙特征对注充填浆液的扩散距离与浆液水与水泥比例较大影响,通过吸水率测定、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等方法对烧变岩物理性质与孔隙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砂岩吸水率从1.4432%~7.2695%,泥岩吸水率为9.2290%~10.8180%;测试样品的T2图谱的波形基本不变,前峰降低后峰升高,整体向右移动;干湿循环的影响导致烧变岩的孔隙结构发生变化,虽然波形高低起伏,但峰型保持基本稳定,在前峰降低的同时,后峰上升。在循环过程中,微孔逐步演变为中孔,中孔又逐渐转化为大孔,导致微孔的比例逐步减少,而大孔的比例则持续上升,泥岩W-6、W-7的初始大孔比例为29%、38%;分别增加到48%与53%,变化最大;泥岩经过烧变后物性特征发生了显著变化,有利于介质流动与注浆充填。研究表明岩性与距离火焰远近是控制孔隙变化的主要因素。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