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延安文艺活动中的“翻译”实践及其功能 收藏

延安文艺活动中的“翻译”实践及其功能

"Translation"and Its Transformation in Yan'an Literary Activities

作     者:罗文军 Luo Wenjun

作者机构:成都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成都610106 

出 版 物:《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Social Sciences in Chinese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48-155,M00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501[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05[文学] 050106[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 

基  金: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现代中国报纸副刊汉译文学编年考录(1897-1949)”(24AZW020)阶段性成果 

主  题:延安文艺 文学翻译 翻译观念 

摘      要:因为“抗战建国的时代使命和民族解放需要,“翻译在延安文艺活动中受到特别的重视,也由此形成了政治性、革命性、组织性较强的翻译观念。中国共产党将“翻译理解为对世界形势的一种关切及回应方式,并以此促进与共产国际、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情感交流,这使延安文艺具备了一种联结中国与世界的功能。翻译作为马列理论学习的途径,将之融入自我的政治思想建设进程,又形成了翻译观念统一、规范、强化的理论可能。译者在具体翻译行为中的文学趣味和自我表现,为延安文艺带来了较为丰富的文学维度,其中的变化也突显出历史运动中的个体存在及其努力。政治意识形态主导的文艺观、译者群体的现实革命追求、具体翻译行为中的观念认识,使得“翻译在延安文艺活动中发挥了多种作用和深远影响。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