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保护视域下青龙皮影戏的传承与发展
作者机构:燕山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出 版 物:《中国戏剧》 (Chinese Theatre)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87-88页
学科分类:1303[艺术学-戏剧与影视学] 13[艺术学]
主 题:唐山皮影 滦州影戏 皮影戏 传承与发展 青龙满族自治县 满族文化 文化多元化 特征展开
摘 要:青龙皮影戏是冀东皮影戏的一大分支,独特的满族文化使青龙皮影深具“满乡特色。随着非遗话语的兴起,全国各地都积极开展非遗项目的保护工作。近年来,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青龙皮影发展成果颇丰,但缺憾确存,城市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使得青龙皮影仍面临诸多困境。本文深究缘由,提出建议,为青龙皮影良性发展提出参考借鉴。一、青龙皮影的源流与发展(一)与唐山皮影的源流关联以唐山为代表的冀东皮影与秦皇岛市青龙满族自治县的青龙皮影,存有重要的互文关系,二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体现出传播学视域下的“在地化发展特征。现就二者的“互文性特征展开进一步分析。唐山皮影是北方影戏的典型代表,主要发源于唐山的滦州地区,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青龙皮影属于滦州影戏系统,是滦州影戏北传的代表,距今也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可以说滦州皮影与青龙皮影在身份关系上是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青龙满族自治县的地理位置位于唐山市的东部一带,俗语云“因近而来,因邻而往,因此,二者接壤也为它们之间风俗习惯的“互文、滦州影戏在青龙地区能够取得较大的文化认同和群众基础,以及滦州影戏的北传,奠定了重要的渊源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