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2021年中国水稻生产净碳汇的时空演变及其与水稻产值的耦合研究
作者机构:衡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浙江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出 版 物:《中国环境科学》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0301[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 12[管理学] 1203[管理学-农林经济管理]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水稻主产区农业负外部性反思、评价及化解路径研究”(21BJY257) 湖南省创新平台开放基金项目“外部性视角下水稻生产净碳汇的时空演绎及经济耦合研究”(2024HSKFJJ033)阶段性成果
主 题:水稻生产 净碳汇 空间自相关 耦合协调度 Tapio脱钩指数
摘 要:研究中国水稻生产碳排放与净碳汇的时空演变及其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对推动水稻产业生态转型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构建水稻生产净碳汇核算模型,对2000—2021年全国30个省份水稻生产净碳汇进行测算。在厘清其时空演变规律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Tapio脱钩模型,探究水稻生产净碳汇与水稻产值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及耦合状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中国水稻生产净碳汇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空间分布呈现显著异质性,表现为东部高、西部低的特征,且净碳汇重心由西南向东北迁移。(2)水稻生产净碳汇量存在一定的空间关联性,但空间集聚效应趋于减弱。全局莫兰指数以2010年为界,呈现“持续下降—波动平缓两阶段变化特征。(3)全国30个省份水稻生产净碳汇和水稻产值的整体耦合协调度经历“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4)全国范围内大部分年份水稻生产净碳汇与水稻产值之间以有利耦合为主,且耦合效果逐渐向好;不同稻作区与不同省份之间耦合状态差距较大。本文揭示了水稻生产在碳汇方面的潜力与区域差异,为区域政策制定、农业布局优化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科学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