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机制研究进展:述评与展望 收藏

针灸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机制研究进展:述评与展望

作     者:方誉澄 朱敬伟 王子叶 李奎武 丁雪纯 王宁 储浩然 

作者机构:安徽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 深圳市罗湖区中医院 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针灸临床研究所 安徽省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安徽中医药大学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化研究所 

出 版 物:《中国针灸》 (Chinese Acupuncture & Moxibustion)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5[医学-中医学] 100512[医学-针灸推拿学] 10[医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774399 储浩然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 75号 安徽省针灸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开放基金项目:2021zjzx01 安徽省重点研究与开发计划项目:202204295107020046 安徽省中医药科技攻关专项项目:202303a07020006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新安医学与中医药现代研究所“揭榜挂帅”项目:2023CXMMTCMO17 

主  题:针灸 功能性胃肠病 功能性消化不良 肠易激综合征 机制 述评 

摘      要:针灸被认为可以改善功能性胃肠病(FGIDs)症状,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至今仍不明确。本文梳理近5年关于针灸治疗FGIDs的文献,发现针灸可通过调节胃肠动力、调节内脏高敏感、改善胃-十二指肠黏膜屏障功能受损及炎性反应、调节肠道菌群失衡、调控脑-肠轴来改善FGIDs相关症状。目前,针灸治疗FGIDs的分子机制仍不清晰,其具体的疾病靶点不甚明确,对各分子间相互作用机制的阐述欠完备,未来仍需要利用更先进的研究技术及手段进行深入、全面的探究,以阐明针灸治疗FGIDs的起效机制。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