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稻体系中Cd迁移转化的影响
作者机构:长江大学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植保土肥研究所/农业农村部废弃物肥料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农业环境治理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 天门市耕地质量保护与肥料管理局 大冶市生态能源推广服务中心
出 版 物:《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Journal of Agro-Environment 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2803[工学-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 082802[工学-农业水土工程] 08[工学] 0828[工学-农业工程] 120405[管理学-土地资源管理]
基 金:湖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3BBB066,2022BCA069) 农业农村部长江中游平原农业环境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023NKYJJ11)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站科技种植推广服务项目(HBXX-202204-F017,HBXX-202306-F024)
摘 要:为研究不同类型土壤调理剂施用对Cd在土壤-水稻体系迁移转化的影响,采用盆栽试验,设置了5个处理,即2个无机类调理剂处理(ISC1、ISC2)、2个有机类调理剂处理(OSC1、OSC2)和空白对照处理(CK),且添加量均为2%;分析了在整个水稻生育期内,4种调理剂的施用对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赋存形态、水稻不同部位Cd含量及其富集和转运系数以及水稻根系部分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处理相比,4种土壤调理剂均能显著降低水稻籽粒中Cd含量(P0.05),其降低率依次为37.82%(OSC1处理)、68.21%(OSC2处理)、69.14%(ISC2处理)和83.96%(ISC1处理)。在水稻成熟期,无机类和有机类调理剂相较于空白对照分别显著提升土壤pH 1.19~1.29个单位和土壤有机质含量31.90%~45.58%(P0.05),且分别倾向将土壤中较为活性的Cd向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转化。无机类调理剂对Cd在水稻植株内转运,Cd吸收转运基因表达的影响大于有机类调理剂。研究表明,无机类调理剂和有机类调理剂均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影响土壤理化性质、土壤Cd生物活性以及水稻体内Cd吸收转运从而降低籽粒中Cd含量,实现稻田Cd污染的修复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