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min步行生活圈视角下基础保障类设施空间优化配置——以乌鲁木齐市为例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 版 物:《人文地理》 (Human Geography)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54-16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1403[工学-市政工程] 0814[工学-土木工程]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项目(2019QZKK1007)
主 题:生活圈 基础保障类公共服务设施 公共服务设施高效配置 乌鲁木齐市
摘 要:补齐公共服务设施短板,形成高效合理的设施空间配置格局是社区生活圈建设的基础要求。基于生活圈基础保障设施建设现状,根据“优化设施筛选—新增设施数量—新增设施布局思路,构建高效配置要求下的基础保障类设施优化方案:(1)通过分析居民步行15 min范围内基础保障类设施的分布情况及建设规划,筛选出有优化需求的设施。(2)使用Kmeans聚类方法识别新增设施带来收益增长变缓的临界点,得到最佳新增设施数量。(3)结合核密度分析和区位配置模型,制定设施空间优化配置的具体方案。本文以乌鲁木齐市为案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在保证设施空间均衡布局和基本服务人口规模的前提下,综合考虑低成本、高效益的配置目标,针对养老院、公园广场和消防站3种基础保障设施,优化配置方案使设施覆盖率平均提升2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