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结构、行动与价值: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的逻辑与路向——基于皖... 收藏

结构、行动与价值: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的逻辑与路向——基于皖北D村“板凳会”的案例分析

作     者:潘琳 李珮 蒋鹏 

作者机构:中共安徽省委党校(安徽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安徽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学院 安徽省阜阳市颍州区委 三塔集镇党委 

出 版 物:《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Hangzhou)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66-76页

学科分类:0302[法学-政治学] 03[法学] 030204[法学-中共党史(含:党的学说与党的建设)] 030503[法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一般项目“慈善组织促进第三次分配的作用机制与政策体系研究”(22BZZ032) 2024年度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代化安徽实践”创新团队项目 中共安徽省委党校科研创新工程项目“共同体视阈下基层治理创新机制构建及实现路径研究”(CXGCXKJC20232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主  题:村级议事协商 党建引领 乡村治理 基层自治 

摘      要:村级议事协商作为协商民主在农村基层的一种重要实践形式,亟待由传统的行政主导模式向党建引领的多元共治新格局转型,以破解当前“制度有效、程序低效这一实践难题。本文以“结构—行动—价值为分析框架,通过深入研究皖北D村的“板凳会案例,揭示了这种村级议事协商模式如何有效地将多元主体融合为一个稳定的乡村治理共同体,并展现出“行政效率高、程序规范的积极互动局面。研究解释了村级协商议事体系的内在运行逻辑:结构健全构筑了党建引领村级议事协商的基础;行动规范重塑了村级议事协商的流程;价值共创实现了乡村治理效能的提升。要推动村级议事协商体系更加成熟与高效发展,需要精准把握乡村社会的主要特征与议事规则,平衡好民主协商与基层治理的良性关系:首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持续强化党建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其次,补齐制度短板,充分释放基层协商民主制度潜力;再次,加强主体能力建设,提升协商政治素养;最后,重塑价值观念,强化协商民主价值认知。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