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北缘长7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鄂尔多斯盆地北缘长 7 段烃源岩生物标志物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作者机构: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出 版 物:《天然气地球科学》 (Natural Gas Geoscience)
年 卷 期:2025年第36卷第2期
页 面:293-306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803[工学-地质工程] 08[工学] 0818[工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U23B20155,42102167,42072180) 中国石油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项目(编号:2024DJ87)联合资助
主 题: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烃源岩 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沉积环境
摘 要:以鄂尔多斯盆地北缘延长组7段富有机质页岩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对密集取心样品进行系统评价,分析烃源岩生烃潜力、沉积环境与有机质富集机理,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页岩油资源潜力评价提供依据。结果显示:鄂尔多斯盆地北缘长7段烃源岩有机质富集,TOC值平均为4.58%,S1+S2值平均为18.03 mg/g,整体属于优质烃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II1型,成熟度较一致,属于低成熟阶段,部分未成熟。其中长73亚段,有机质丰度、成熟度和氢指数普遍较高,有机质类型好,生烃潜力较高。生物标志物显示长7段整体偏还原性淡水—微咸水沉积环境,C27—C28—C29甾烷分布显示长71和长72亚段样品有机质来源以低等浮游植物为主,而长73亚段以混源为主。通过对长73亚段的精细剖析,发现该亚段中部有机质来源和沉积环境发生显著变化,有机质以陆源高等植物为主且水体还原性减弱,反映了当时较高的陆源输入通量,可能与同沉积期温暖湿润环境造成的洪泛事件增强有关。对比盆地南缘和北缘烃源岩特征,发现盆地南缘伽马蜡烷指数值较高,C27甾烷含量较多,C29甾烷较少,认为页岩沉积时水体较稳定,盐度较高,分层现象较明显,烃源岩母质以浮游生物为主,同时南缘火山灰明显发育。因此,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南北缘沉积环境迥异造成有机质差异性富集,南缘强烈火山活动带来大量营养物质,藻类、浮游生物等初级生产力繁盛,造成异常高有机质富集,而盆地北缘陆源输入明显,稀释作用导致有机质含量偏低,高等植物对有机质贡献相对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