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基于UPLC-Q-TOF MS及GC-MS技术分析脑血栓专利... 收藏

基于UPLC-Q-TOF MS及GC-MS技术分析脑血栓专利方全成分

Chemical Composition Analysis of the Patented Naoxueshuan FormulaBased on UPLC-Q-TOF MS and GC-MS

作     者:刘畅 吴惠勤 祁江博 梁红玲 刘之华 黄华强 杨素明 周熙 黄芳 罗辉泰 LIU Chang;WU Hui-qin;QI Jiang-bo;LIANG Hong-ling;LIU Zhi-hua;HUANG Hua-qiang;YANG Su-ming;ZHOU Xi;HUANG Fang;LUO Hui-tai

作者机构:广东省科学院测试分析研究所(中国广州分析测试中心)广东省化学测量与应急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广东省中药质量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东广州510070 广州今典精方药业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1450 

出 版 物:《质谱学报》 (Journal of Chinese Mass Spectrometry Society)

年 卷 期:2025年第46卷第1期

页      面:26-39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81704[工学-应用化学] 07[理学] 08[工学] 0817[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 070302[理学-分析化学] 0703[理学-化学] 

基  金:广东省科学院发展专项资金项目(2022GDASZH-2022010110) 

主  题:脑血栓专利方 化学成分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 气相色谱-质谱(GC-MS) 

摘      要:本研究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法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分析脑血栓专利方的化学成分。对于非挥发性成分,采用Waters BE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以0.1%甲酸水溶液-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电喷雾离子源正、负离子模式采集数据;对于挥发性成分,采用DB-5MS毛细管柱(30 m×0.25 mm,0.25μm)在程序升温下分离,EI离子源电离,质量扫描范围m/z 50~550。根据精确质荷比、二级质谱信息、NIST标准谱库检索及相关文献鉴定脑血栓专利方成分,并对化合物进行来源归属。结果表明,在脑血栓专利方中共鉴定出61种非挥发性成分以及29种挥发性成分,其中包括14种黄酮类、13种萜类、9种苷类、5种有机酸类、17种烃类、3种醇类、1种醛类、1种酯类、3种酚类、2种萜烯类以及12种其他类型的化合物。本研究可为揭示脑血栓专利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数据支持。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