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一氧化氮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收藏

一氧化氮和光动力协同治疗的自组装纳米粒的制备及其药效学评价

作     者:卡迪热娅·艾克拉木 白静雅 仲春红 张倩 苏文君 王梅 

作者机构:新疆医科大学药学院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及中亚特色医药资源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新疆天然药物活性组分与释药技术重点实验室 

出 版 物:《中国药学杂志》 (Chinese Pharmaceutical Journal)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55-65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00702[医学-药剂学] 1007[医学-药学(可授医学、理学学位)] 1006[医学-中西医结合] 100602[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 10[医学] 

基  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XJ2023G197) 新疆天然活性组分和释药技术重点实验室项目资助(XJDX1713) 

主  题:一氧化氮供体-酞菁硅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 一氧化氮 光敏剂 自组装纳米粒 偶联物 MCF-7细胞 

摘      要:目的 合成及制备一氧化氮供体-酞菁硅偶联前药自组装纳米粒(NO-SiPc-NO@NPs),并对纳米粒的制剂学特性和药效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通过化学反应合成了氧化呋咱类NO供体-酞菁硅光敏剂偶联物。采用纳米沉淀法制备NO-SiPc-NO@NPs,并以粒径、多分散系数(PDI)和Zeta电位为评价指标,考察NO-SiPc-NO的浓度、水相转速、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以及稳定剂DSPE-PEG2K含量等因素的影响;分别用Griess法和化学探针法检测纳米粒的体外NO和活性氧(ROS)产生以及光稳定性;在此基础上,考察NO-SiPc-NO@NPs的贮存稳定性及在不同pH的磷酸缓冲盐溶液中的体外解聚情况;最后,采用CCK-8法检测纳米粒光动力效果,通过荧光探针观察自组装纳米粒对细胞内NO的影响。结果1H-NMR结果显示,NO-SiPc-NO被成功合成。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NO-SiPc-NO质量浓度为2.5 mg·mL-1、转速为1 000 r·min-1、有机相与水相体积比为1∶3和稳定剂含量为40%;所制备的自组装纳米粒粒径、PDI和电位分别为(111.467±3.365)nm,(0.123±0.035)和(-11.433±0.850)mV;透射电镜下纳米粒呈球形或类球形,形态较为完整,分布均匀;NO与ROS释放结果表明,纳米粒在溶液中能释放NO和ROS,并具有良好的光稳定性;NO-SiPc-NO@NPs在两种条件下稳定性较好,其粒径、电位、PDI、NO-SiPc-NO的包封率和载药量均无明显变化;体外纳米粒解聚实验结果表明,NO-SiPc-NO@NPs具有缓释性,并且其遵循一级动力学模型;CCK-8实验结果显示纳米粒组均呈现出剂量依赖性细胞毒性,且光照后的NO-SiPc-NO@NPs对MCF-7细胞具有更强的光动力效果;在NO测定实验中,NO-SiPc-NO@NPs在胞内能产生大量的NO。结论 成功制备NO-SiPc-NO@NPs,所制备的自组装纳米粒具有良好的光动力活性,并实现了NO的有效递送,为气体疗法和光动力疗法的协同治疗奠定了理论基础。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