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不同还田方式和用量玉米秸秆转化为SOM效率及对腐殖质组成的影... 收藏

不同还田方式和用量玉米秸秆转化为SOM效率及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

Efficiency of Converting Maize Straw to SOM and Its Effect on Hu-mus Composition under Different Returning Methods and Amounts

作     者:韩璐 窦森 HAN Lu;DOU Sen

作者机构:吉林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出 版 物:《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Journal of Jili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5年第47卷第1期

页      面:125-132页

学科分类:090101[农学-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 09[农学] 0903[农学-农业资源与环境] 0901[农学-作物学] 090301[农学-土壤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077022) 吉林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200402098NC) 

主  题:秸秆 还田方式 还田量 SOM效率 腐殖质 

摘      要:针对东北黑土地区土壤肥力下降问题,为实现黑土地快速培肥和秸秆资源便捷、充分利用,设置了秸秆隔年全量条件下不同还田方式和秸秆深还条件下不同用量的田间试验,包括对照(ck)、浅施(SI)、浅混(SM)、深还(DI)、深混(DM)、半量(0.5DI)、倍量(2DI)、3倍量(3DI)8个处理,研究不同还田方式和用量玉米秸秆转化为土壤有机质(SOM)效率及对腐殖质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隔年全量还田条件下,DM处理增加了SOM含量、土壤养分含量、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改善了腐殖质组成,DM处理比SM、DI和SI处理的玉米秸秆转化为SOM效率(ESOM)分别增加5.36%,11.42%和22.24%。秸秆隔年深还条件下,随秸秆还田量的增加,SOM含量、土壤养分含量、腐殖质各组分碳含量及PQ值均增加,但ESOM随之减少,如20~40 cm土层,2DI处理和0.5DI处理的有机质含量分别提升35.87%和21.86%;可提取腐殖质中胡敏酸比例(PQ)分别为64.58%和58.39%,ESOM分别为26.83%和79.32%。这表明秸秆还田量低时,玉米秸秆转化为SOM效率较高,但从综合效果看,深混和倍量深还处理对提升SOM数量和效率及改善腐殖质组成的效果相对较好。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