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城乡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收藏

城乡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格局及其演变特征——以武汉市蔡甸区为例

作     者:何建华 许澎 李亚静 张恒郡 陈飞 

作者机构: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广州南方测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1363部队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市资源规划和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 

出 版 物:《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Geomatics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of Wuhan University)

年 卷 期:2025年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2[经济学] 0202[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08[工学] 081303[工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含: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 020202[经济学-区域经济学] 0813[工学-建筑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083302[工学-城乡规划与设计]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2171260)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42293271) 广州市资源规划和海洋科技协同创新中心项目(2023B04J0301,2023B04J0326) 

主  题:城乡关系 城乡网络 城乡网络结构均衡指数 非均衡格局 空间演变特征 

摘      要:测度城乡差异、认知城乡发展规律是促进城乡均衡发展需要首先关注的科学问题。当前,已有的研究多围绕城乡收入差距、公共服务配置差异与城乡发展协调度展开,对城乡空间结构差异的关注较少。城乡空间结构反映着城乡系统的空间组织关系,测度城乡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格局可以从空间视角认知城乡关系的演变规律与机制,对于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聚焦城乡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格局,以武汉市蔡甸区为研究区,采用网络视角构建城乡空间结构,得到基于交通关联、企业关联以及耦合交通、企业关联与城乡属性要素的多元城乡网络。在此基础上,创建城乡网络结构均衡性测度体系:从局部视角,选取指标量化了各个节点在网络中的地位与作用;从整体视角,创建城乡网络结构均衡指数,结合网络分析指标构建了城乡网络结构均衡指数测度体系,测度了多元城乡网络结构的整体均衡程度。结果表明:①蔡甸区交通系统逐渐完善,连通效率逐年提高,城乡节点之间差距显著减小,城乡交通呈现明显的均衡发展态势。②蔡甸区城乡企业空间关系呈核心-边缘结构,蔡甸城关、奓山街、沌阳街、沌口街、军山街等工业条件优越的区域作为核心,对其他边缘区域起到了正向积极的带动作用,城乡企业联系呈现融合发展的趋势。③城乡综合互动呈现空间集散效应。随着经济发展,资源、要素不断集聚在蔡甸城关、沌阳街、沌口街等中心区域的同时开始向外扩散,至2020年城乡互动扩散至外围区域,城乡互动整体表现出多中心发展趋势。最后,本文结合城乡空间结构的非均衡性格局演变特征,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可为促进城乡空间均衡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