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偏见:主要表现、发生机制与治理路径 收藏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偏见:主要表现、发生机制与治理路径

Bias in 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Manifestations,Mechanisms and Governance Paths

作     者:罗茜 蔡文怡 LUO Xi;CAI Wenyi

作者机构:苏州大学传媒学院江苏苏州215127 苏州大学科技传播研究中心江苏苏州215127 

出 版 物:《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95-104,171,172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0301[法学-法学] 03[法学] 1201[管理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可授管理学、工学学位)] 081104[工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08[工学] 0835[工学-软件工程] 0811[工学-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2[工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可授工学、理学学位)]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人工智能的网络意识形态自动分类和人机综合治理研究”(20CXW026) 

主  题:生成式人工智能 ChatGPT 文化偏见 政治偏见 性别偏见 全球伦理 社会公平 

摘      要:随着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多元行业和领域中展示其变革潜能,伴随而来的偏见问题也变得日益严峻。文化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突显了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普遍性,忽视了显示不同文化的特异性;政治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体现出明显的党派倾向性、意识形态偏向以及地缘政治偏见,固化了全球不平等的政治和经济权力结构;性别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通过诋毁、刻板印象、识别偏差和代表性不足等方式放大了人类社会固有的性别偏见。这些偏见是内生偏见和外生偏见在不断循环过程中相互强化、放大与再生产的结果。生成式人工智能偏见的治理不仅是技术层面的挑战,更是对全球伦理和社会公平的严峻考验,需要构建“技术主体—用户主体—监管主体多方协同治理的格局,其中技术主体应遵循“对齐原则减少系统性偏见,用户主体应提高人工智能素养并参与偏见治理实践,监管主体则应建立动态校正的偏见监管体系,以促进生成式人工智能发展与安全的平衡,实现与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