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收藏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技术路径实践探索——以邹平市为例

Exploration of technical paths for collaborative pollution and carbon reduction under ecological environment zoning control:a case study of Zouping City

作     者:王文燕 杜超 刘军 林靖华 王龙飞 胡丙鑫 郭二民 WANG Wenyan;DU Chao;LIU Jun;LIN Jinghua;WANG Longfei;HU Bingxin;GUO Ermin

作者机构:生态环境部环境工程评估中心 邹平市生态环境服务中心 邹平市生态环境监控中心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出 版 物:《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年 卷 期:2025年第15卷第1期

页      面:48-58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4[管理学-公共管理] 083305[工学-城乡生态环境与基础设施规划] 08[工学] 0833[工学-城乡规划学] 

基  金:邹平市“三线一单”减污降碳协同管控试点项目 

主  题:减污降碳 生态环境分区管控 源头防控 分级指数法 准入清单优化 

摘      要:开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减污降碳协同研究,是“双碳背景下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政策协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支撑。以邹平市为例,评估研究区域内重点工业行业碳排放现状,用清单网格化的方式识别大气污染物与碳排放的双高值区域,构建碳污一体化清单;运用卫星遥感、激光雷达等手段开展碳汇空间研究,识别碳汇重点区域与重点种类;针对重点行业,形成减污降碳协同措施库,采用协同控制效应分级指数法分析减污降碳协同性,提出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建议。结果显示:2020年邹平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碳排放量约为5867万t,热电联产、炼焦、铝冶炼加工等为重点行业;全市在韩店镇、魏桥镇、长山镇、高新街道等重点区域存在4处碳污高排放物网格,电解铝、焦化等重点企业集中了大部分碳污排放;2020年邹平市平均植被碳汇强度为364 t/(km^(2)·a),年植被碳汇量为45万t,碳汇主要集中在九户镇、码头镇、魏桥镇和临池镇,耕地和林地是主要的碳汇系统类型,在各管控单元中应根据区域行业特点与植被碳汇类型推进产业优化升级、工艺升级改造、林地碳汇提质增效等措施。本研究提出的减污降碳协同纳入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的技术路径,为减污降碳协同要求结合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优化提供了支撑。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