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基于本土技术创新的中介效应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Digital New Quality Productive Forces on the Chinese Modernization of Industrial Chain——Mediating Effect based on Loc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作者机构:广西大学经济学院广西南宁530004 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市200241
出 版 物:《中国流通经济》 (China Business and Market)
年 卷 期:2025年第39卷第2期
页 面:45-59页
学科分类:12[管理学] 120204[管理学-技术经济及管理] 1202[管理学-工商管理]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西部项目“技术市场促进有效创新的路径与政策研究”(20XJL010)
主 题:数字新质生产力 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 本土技术创新 数字技术
摘 要:随着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以及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成为我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而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拓展产业边界,助力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基于2012—2023年我国28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未含香港地区、澳门地区、台湾地区、西藏地区城市)面板数据,利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分析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新质生产力可有效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且该结论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和内生性检验后依然成立。中介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本土技术创新在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影响中发挥中介作用,即数字新质生产力能够通过促进本土技术创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三个子维度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数字劳动资料数字劳动者数字劳动对象的特征;在三大地区,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均显著,且呈现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特征。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数字新质生产力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具有双重门槛效应,即随着数字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提升,其对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的推动作用呈现非线性递增特征。为更好地推动中国式产业链现代化,应着力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培育数字新质生产力;建立科技创新高地,促进本土技术创新;因地制宜,差异化施策,构建数字新质生产力区域协同发展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