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收藏

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Genesis and Geotectonic Significance of Late Cretaceous Granites from the Xiangda Batholith on the Western Margin of the Baoshao Terrane of Western Yunnan

作     者:彭世利 彭头平 范蔚茗 刘用民 武利民 PENG Shili;PENG Touping;FAN Weiming;LIU Yongmin;WU Limin

作者机构: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40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北京100101 

出 版 物:《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Geotectonica et Metallogenia)

年 卷 期:2025年第49卷第1期

页      面:178-193,I0011-I0013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70902[理学-地球化学] 0709[理学-地质学] 07[理学] 

基  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92055207、42072263、41490613)资助 

主  题:晚白垩世 S型花岗岩 保山地块西缘 新特提斯洋 板块俯冲 

摘      要:腾冲和保山地块广泛分布晚白垩世岩浆岩,主要集中于腾冲地块中部和保山地块西缘的龙陵-象达-平河地区,关于其岩浆起源、成岩构造背景、动力学机制以及其与新特斯洋演化的关系一直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约束。本文对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锆石U-Pb年代学、Hf同位素和全岩地球化学研究。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形成于~91 Ma、~83 Ma和~76 Ma;矿物组成和主量元素组成上,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普遍发育白云母,具高SiO_(2)含量和总碱含量,以及高铝饱和指数(A/CNK1.21),低P_(2)O_(5)、MgO、TiO_(2)含量等特征,属于高分异的S型花岗岩。微量元素组成特征和富集的锆石Hf同位素组成表明,象达岩基晚白垩世花岗岩是古老的上地壳泥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并经历斜长石、磷灰石和含钛铁矿物分离结晶作用的产物。基于前人对青藏高原和滇西地区班公湖-怒江中特提斯洋演化过程的研究结果,滇西保山地块西缘象达岩基晚白垩世100~70Ma的花岗岩应该是新特提斯洋板片俯冲的产物。综合分析显示,腾冲-保山地块晚白垩世岩浆作用具多幕次爆发性特点,这些多幕次的岩浆爆发作用是新特提斯洋壳板片俯冲角度多期次调整的结果。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