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与建议

看过本文的还看了

相关文献

该作者的其他文献

文献详情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形式及其意蕴 收藏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形式及其意蕴

作     者:李承贵 

作者机构:南京大学哲学学院江苏南京210023 

出 版 物:《学术界》 (Academics)

年 卷 期:2025年第1期

页      面:12-21页

核心收录:

学科分类:030504[法学-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 03[法学] 030501[法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0305[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基  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研究”(23&ZD010)的阶段性成果 

主  题:马克思主义哲学 中国哲学 会通形式 意蕴 

摘      要:考之百余年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交合互动的历史,其会通形式大致可概括为同质会通、补位会通、诠释会通、载体会通、实践会通等五种形式。同质会通是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中具有“同质性内容进行会通;补位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互相补充对方的缺陷以实现会通;诠释会通是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诠释,以使二者相契的思想元素实现会通;载体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通过载体(主体)的介绍、传播与接受而实现会通;实践会通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在指导和总结革命实践中实现会通。五种会通各具内涵、各具特性、各具价值,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的会通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在内容上表现为深刻性、在思想上表现为关怀性、在理论上表现为创新性。

读者评论 与其他读者分享你的观点

用户名:未登录
我的评分